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守有所執 為所當為

筆者:阮秀峰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【作者速寫】阮秀峰,抗戰時響應號召,投入青年軍,參與抗戰、戡亂;民國四十四年轉任公職,主編《菸酒勞工月刊》四十年,曾以「菸酒趣味縱橫談」為題,在《財稅研究月刊》連載五年。退休後仍寫作不輟,作品散見各報刊。 《國旗歌》歌詞中,「創業維艱,緬懷諸先烈;守成不易,莫徒務近功。」意在提醒國人,中華民國建立,非常艱辛,全賴愛國志士仁人犧牲奉獻,爭取而來;但要捍衛民國,守住既有成果,卻是不容易,須能高瞻遠矚,有宏觀抱負,不可以近功小利為滿足。 守,是保有,是保護;能守是理智,是感情;是立身處世的行為箴規,也是經國濟民的典範制約,是服從遵行的表示;而如何掌控運用,雖是項大學問,主要則須靠道德良心。 守亦是堅持、堅信、堅定,西方哲人蘇格拉底說:「許多賽跑失敗,都在最後幾步;跑『應跑的路』已不容易,跑到終點,當然就更困難了!」跑「應跑的路」,固然要有「守」的精神表現,再要比別人快一步,更須提升執守的榮譽。 持正而不固執,守常而知變通,謂之「守經達變」;不怨天、不尤人,循規蹈矩,謂之「安分守己」;堅守正理,不為利誘,不為勢劫,謂之「守正不阿」。 反之,竊盜公務或業務上的財物,謂「監守自盜」;放棄正事,等候不可知的收穫,謂「守株待兔」。 當年,政府推行守時、守分、守信、守法、守密等「五守」運動,不惟革新精神、革新觀念、革新生活,又蓄積了國防精神戰力,別具時代意義。 兩軍交鋒,攻守對峙;攻的一方,大都有備而來,看似較有勝算,但除非有絕對優勢,否則未必如此。因為戰鬥並非全靠進攻,孫子兵法所謂「以近待遠」,以逸待勞,以飽待飢。「待」,是等,是守,只要抱定必勝必成信念和破釜沉舟決心,克敵致勝,便有可能。 抗戰時,八百孤軍固守四行倉庫;還有,四十七年的金門八二三砲戰,即寫下了扭轉局勢的光輝史頁。 人不是被守護,就是守護人;國軍捍衛家園,人民在軍隊守護下,安居樂業。警察維護治安,社會秩序得以維護;一旦有人犯法受刑,進了監牢,受到警察看守,卻不是守護和被保護的感覺,那叫戒護,目的在保護牢房外的民眾。 有守重在有所不為,有為則能為所當為。做人講究操守,要求有為有守,有所執守,特重智慧和意志力,以免遭人構陷,並在威逼利誘情境中,安然度過。(點閱次數:2264)